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8章 文纱锦 (第1/2页)
??浣纱城得此名,乃是因本土擅产蚕丝。 ??当朝产蚕最多之处,就是这浣纱城一带。 ??而浣纱城中除了多得数不清的蚕丝,还有的就是那巧夺天工的精巧技法。 ??苏沅回想着南歌离曾经给自己看过的一些卷宗,若有所思道:“浣纱城除了以蚕丝数量闻名天下,另外被称为称作天下一绝的,就是精巧的绣娘工艺。” ??传闻浣纱城中最有名的大家文氏,本是孤女出身,不足十岁进了浣纱坊做活,后自行钻研出了一门独家的织纱本领,自成一派,靠着这门技巧安身立命。 ??后与浣纱城中一富户之子两情相悦,嫁入方家,在方家的助力下,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而用这种技法织出来的绣缎,得名文纱锦。 ??文纱锦制作工艺复杂。 ??饶是方家专门培养了一批绣娘,日夜不休,可每年出产的文纱锦仍不足百匹之数。 ??大多被送往了盛京城中作为上供之物。 ??少数流入民间的,就算只是一尺,也可哄抢至不可说的高价。 ??苏沅当时在卷宗中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还满是感慨的唏嘘了一句。 ??果然是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这有本事的人,到什么时候都是有饭吃的。 ??苏沅说着有些口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南歌离见她将卷宗中的内容记得清楚,微不可察的满意点头。 ??然后才说:“除了这个,还知道别的吗?” ??苏沅撑着下巴想了想,啧了一声,说:“这方家文氏,乃是百年前的人了,当时与文家公子的确是琴瑟和谐,也将文纱锦的名声扬洒到了天下四海,方家也因此一跃成为了浣纱城中的第一大家,只是先人成器,后辈却不是什么让人省心的好玩意儿。” ??方家夫妇共有三子一女。 ??且都是嫡出。 ??按理说家中人口关系简单,又无旁的复杂关系,应该是能和睦的。 ??可最后的现实却极为狗血。 ??老大不成器,不到十几岁的年纪就染上了一身酒色财气的毛病,醒着的时候在赌坊,睡着的时候就是在花楼。 ??最后不到三十的年纪,愣是不知从哪儿染上了花柳病,靠着家中豪富用药续着命养了两年,就在无数唏嘘中死了。 ??老二是个有野心的,只可惜才华撑不起野心,一味地想着往外扩展生意鸿图,被人骗得血本无归不说,还险些让方家牵扯进了十几年前的一桩谋逆大案中,最后据说是害怕自己会被抓走处死,连夜卷着家里的钱财带着小妾逃了,结果却好死不死遇上了劫匪,横死在了山中小道上。 ??被老大老二连着折腾了数年,方家豪富逐渐颓败。 ??老三想接手一力支撑起家族大业,但是却是个身子羸弱的。 ??走三步路要喘两步的气。 ??躺在床上就能让人怀疑他可能是断了气的。 ??压根就撑不起这诺大的方家。 ??最后出来力挽狂澜的,正是方家幺女的丈夫。 ??方家姑爷包正弘。 ??这位方家姑爷可是个传奇人物。 ??以白身入赘方家,几个舅爷在的时候,不曾露出过半点锋芒。 ??基本上就是个入赘的小透明。 ??可当方家被几个舅子折腾得只零破碎,站出来的却是他。 ??他用极短的时间压制住了当时方家的倾倒之势。 ??甚至还命人改革了文纱锦的制作工艺,加大了制作产量,靠着这闻名天下的文纱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