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33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0节 (第3/3页)

头对准朱允炆,而是盯上了思政学府。

    ??朱允炆最初对这件事并没有在意,认为思政学府干的就是思政教育的事,让他们编纂教材很正常,便没有理会。

    ??谁知仅仅隔了两日,便收到了礼部多达七封奏折,皆认为思政学府“越界”,要求由礼部来编纂思政教材。

    ??教材之争由此拉开帷幕。

    ??以解缙、方孝孺、姚广孝等为主的思政学府官员认为,思政教育教材应由思政学府来编纂发行,而以礼部尚书陈迪、侍郎黄观、陈性善等为主的礼部官员则毫不退让,据理力争。

    ??郁新坐在内阁,安稳地喝着茶。

    ??教材之争本身算不得什么大事,一本册子而已,但教材之争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由谁主导天下读书种子的思想。

    ??礼部统管国子监、天下府州县学,自然不会将这个权利拱手交给思政学府。

    ??而思政学府也希望借此来强化自身的权威与力量,奠定思政学府在所有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自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用人教版还是用苏教版的背后,是教育权的问题,是教育主张的问题,是教育部门权利彰显的问题,绝不只是一本教材的问题。

    ??皇上在这件事上犯了错,将权利挥手给了思政学府,却没有考虑礼部,这就为斗争埋下了根源。

    ??现在事情越来越大,问题的根源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次斗争,需要有一些人倒台。

    ??郁新品着香茶,这可是明前贡茶,皇上赏赐给内阁大臣的,只不过,茶少人多,总是不够分啊……

    ??解缙此时正待在思政学府内,看着方孝孺与姚广孝等人,严肃地说道:“编纂教材,主儒士思想教化,是思政学府创建之初心,现礼部咄咄逼人,我等不应坐以待毙,应立即上书!”

    ??第三百九十二章 监察御史宋正臣

    ??谁站在思想政治的最高处,那谁就是皇权之下最有“话语权”的人。

    ??而教材,无疑是体现这种高度最重要的标志。

    ??正如儒家,借助四书五经这些教材,统治着无数读书士子的思想与灵魂。

    ??四书五经是先辈编纂的教材,几千年来就没怎么改动过,直至宋代,一个名为朱熹的家伙,批来批去,也搞了几本批注式教材,结果刮起了“程朱理学”的风潮,又开始影响大明。

    ??原以为这辈子没“出书”的希望了,现在大好机会摆在眼前,解缙如何能放过这次机会,要知道一旦握着思政教材的编纂权,那就相当于在思政教材上写上了他解缙的名字,这是要留名千古,影响万世的。

    ??什么礼部不礼部,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解缙发动反击,直指礼部“革新教育不到位,府学、州学、县学中推行杂学不力”,借此说明礼部没有能力,没有贯彻皇上的教育主张,据此说明“无能之士焉懂思政之本,若授予礼部,岂不是言祸万年?”

    ??礼部依旧抓着思政学府“僭越专权”,“欲收人心”的问题不放,并开始影射内阁解缙,甚至还提到思政学府内部有人“结党一派,自成势力”,就差直接点名解缙了。

    ??吏部下场,认为应该严查结党一事,刑部很快便表态支持。

    ??户部尚书夏元吉看了看混乱的朝堂,决定以公务繁忙为理由,拒绝参与斗争。工部尚书郑赐也不想参与,正忙着会通河之事,哪里有时间管你们斗殴。

    ??兵部尚书铁铉也认为这趟水不蹚为好,为了避免麻烦,直接请旨离开京师,带人视察京师周围的卫所去了。

    ??都察院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一些人支持思政学府,支持解缙,一些人则站在礼部。

    ??随着弹劾与攻讦不断加剧,已经不再是什么教材之争,转而成为了政治-斗争。

    ??朱允炆偶尔上朝看官员对骂,下了朝继续回武英殿批改奏章,至于斗争问题,那就随他们吧。

    ??纷乱的局面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官员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还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京师有京师的热闹,地方有地方的热闹。

    ??都察院监察御史宋正臣停下脚步,看着不远处的青州城城墙,不由放松下来,与随从丁五到了街边茶棚要了两碗清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