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_第2章 汤恩幼儿——尘封的浪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章 汤恩幼儿——尘封的浪漫 (第1/1页)

英文名:australopithecusafricanus
  所属地:南非中北部卡拉哈里沙漠西部边缘
  年代:距今约200万年
  发掘时间:1924年
  汤恩幼儿
  1924年年底,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个普通庭院里,正举行一场常规的婚礼。然而不寻常的是,新郎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份礼物是两个大木箱,里面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化石。新郎看到这份礼物,不由得两眼放光,他撇下新娘和宾客,顾不得身着盛装,便打开了满是尘土的木箱……
  新郎名叫雷蒙德·阿瑟·达特(raymondarthurdart),澳大利亚——南非人类学家和外科医生,当时是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刚刚到任不久的解剖学教授。那份“浪漫”的结婚礼物是达特一位相熟的朋友差人送来的,它是工人们在南非中北部卡拉哈里沙漠西部边缘的汤恩石灰岩采石场爆破时发现的。达特在这堆化石中吃惊地发现了一个小孩的化石头骨。这个化石头骨虽然碎成几块,并且被裹在沙子硬化后形成的岩层里,但保存有部分颅骨、面骨、下颌骨和完整的脑模,颌骨上保存了全部乳齿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恒臼齿,另外还有一块由填充在死者颅腔内的沙子硬化后形成的天然化石模型。达特以特有的专业直觉敏锐地作出判断:“这是古人类学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发现。”
  纤细南猿和粗壮南猿的头骨比较
  达特对剥离的头盖骨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报告。汤恩小孩有许多似猿的性状,例如小的脑子(大约500毫升,与一个大的成年大猩猩的脑子一样大小,由此估计其在成年后也不过600毫升左右)和向前突出的上下颌骨;同时,他又具有一些似人的性状,例如上下颌骨不像猿那样向前突出得厉害,颊齿咬合面平,犬齿小。最为重要的是,枕骨大孔(是头骨基部的开口,脊髓通过此孔进入脊柱)接近颅底(保护脑子的骨腔的底部)中央,与人类相同而与猿类那种位置相对靠后的情况不同。人类和猿类枕骨大孔位置上的差别反映了人类与猿类不同的行走姿势:人类两足行走,头平衡于脊柱的顶端;而猿类四足行走,头就向前倾。因此,汤恩小孩是两足行走的,也就是说,他是人科的成员。
  不过,达特还是谨慎地将他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africanus),并创造了至今仍被用来说明人类家族最早成员的通行名称——南方古猿。各种出版物、报刊大肆宣称“失落的环节已不再失落”,但学术界仍持保留意见。在当时,由于长期以来受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偏见的影响以及受欧亚已经发现了许多人类化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万物之灵长中的灵长、高贵的人类是不可能起源于非洲这个“黑暗大陆”的。
  1936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北数公里特兰斯瓦尔地区的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又爆破出一批化石,被送到了布鲁姆手中。化石中包括一个完整的与南方古猿相似的成年头骨和一段非常像人的股骨远端。1938年,在离斯特克方丹3公里远的克罗姆德莱农场又发现了更多的南方古猿化石,包括头骨片、颌骨、牙齿、臂骨、手骨和足骨,他们明显比南方古猿非洲种更为粗壮,研究表明他们属于南方古猿粗壮种。
  若干年以后,种族主义偏见所产生的错误逐渐被人们抛弃,大多数人类学家终于接纳汤恩小孩化石标本是人类的祖先而不仅仅是一种古猿的观点。人类学家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得益于达特以及苏格兰籍古脊椎动物学家罗伯特·布鲁姆(robertbroom)的大量工作与发现。
  到目前为止,在南非的5个地点共发现70多个南方古猿的化石,他们曾经被定过4个属名、6个种名。随着科学的发展,其中许多不适当的种属名称都被废弃了,现在所有南非的南方古猿化石都被归为一个属两个种,即南方古猿非洲种(又称纤细型南方古猿)和南方古猿粗壮种(又称粗壮型南方古猿)。纤细型的年代大约在距今35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一般来说比粗壮型的时代要早。大量的古猿化石,也完全证明了对第一具头骨判断的正确性。
  现在,南方古猿已经被确认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中还包括由杜布瓦发现的“爪哇直立猿人”和中国的“北京猿人”。在东非所发现的年代更为古远的史前生物化石,似乎足以证实人类的祖先从非洲大陆上的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2006年,南非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古人类学家伯杰和他的同事克拉克在当日的一次科学研讨会上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了“汤恩幼儿”丧命鹰爪的确凿证据——在头骨眼窝的底部,有一个小洞和几条锯齿状的裂缝,这是非洲冕雕“作案”的典型特征。
  这是目前关于“汤恩之死”最有力的说法。它的意义正如伯杰所说:“这个发现让我们了解到人类远祖当时的生活,他们生活的环境和他们所害怕的动物……人类曾经被禽类所猎食,这推动了人类行为的改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