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_第2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2节 (第2/2页)

向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

    ??知晓几人心思,杨瓒也只能耸耸肩膀。

    ??“人各有志。”

    ??不管怎么说,几人没有就调遣一事产生龃龉,于他也算好事。

    ??奏疏递送京城,敕令很快下达,浙江三司都没暗中使绊子,熊指挥使顺利自钱仓所移调海岛。

    ??带钱走?

    ??无碍!

    ??重要剿匪所得,全部带走也没关系。

    ??吃过刘公公大亏,三司官员忌讳谈钱。

    ??点选武官?

    ??没关系!

    ??都要带谁,同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随便选!

    ??兵卒也要带?

    ??这……好吧,只要不是一盘端,留下足够人手,守到新兵入所,同样随意。

    ??鉴于同僚下场,三司官员均知,刘瑾不好惹,杨钦差更不好惹。和钦差对着干,绝没有好下场。

    ??偏偏熊七的靠山就是这姓杨的。

    ??为早日送走瘟神,别再出什么错漏,只要不过分,凡熊指挥使的要求,一概满足。

    ??卫所兵额不足,再征调就是。

    ??朝廷下敕令,流民自动回归,可附户籍。

    ??归附的户籍,可操作余地相当大。

    ??附民户必要分田,上田中田和下田,定咬按照一定比例。上田和中田的亩数,不能少过一定数量。

    ??连年天灾人祸,荒田不少,上田却是有限。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田能丰产,凑一凑也能交些粮税,谁会乐意做流民?

    ??附军户就没那么多讲究。

    ??都是下田也无碍。反正军汉靠饷银吃粮,加上剿匪所得,商人孝敬,一年下来,比种田好上数倍。

    ??前提是,卫所将官漏漏指缝,别吃相太难看,盘剥太多饷银。

    ??致使流民不满?

    ??三司官员嗤之以鼻。

    ??说是流民,半数都是海匪。说被裹挟,又有几分可信?

    ??匪就是匪。

    ??分到田地,也未必会老实耕种。放任其留在乡间,埋下隐患,不如打散,远发卫所,戍守海疆。

    ??“悖逆者,自可军法处置。”

    ??看似深体圣意,实则将众人性命捏在手里。安心从良便罢,生出歪心思,做出幺蛾子,一句“军法无情”,分秒捏死。

    ??三司的打算,锦衣卫查得一清二楚。

    ??知晓内情,杨瓒沉默许久。

    ??果然谨慎是对的。

    ??官场经验太少,不是带了刘公公,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又全力剿匪,尽速尘埃落定,这些人回过神来,动动手指就能让他好看。

    ??熊指挥使列出名单,除参与剿匪的武官,文官之中,刘经历列在最前。

    ??非是他的职业技能有多高,实因他人不堪用。要么在卫所混日子,事事不上心;要么为海匪传递消息,已被军法处置。

    ??矮子里挑高个,刘经历才被选上。

    ??依熊指挥使,有先前之恩,用他总比用旁人更为放心。

    ??人有污点,不甚要紧。

    ??有的时候,背着污点,反比一身清白更可用。

    ??江浙事安排妥当,杨瓒一行离开钱仓所,乘官船北还。

    ??比起来时,兵船多出一艘,另添三艘运货的粮船。

    ??对此,刘公公振振有词:“东西多,船自然要多。与其分行,劳人伤财,不如一并带走。反正顺路,正合适。”

    ??“有理。”

    ??杨瓒骤然发现,在宁波府几月,刘瑾的行事不同往昔,愈发干净利落,性格也有些变化。

    ??究竟是好是坏,还需观察。

    ??不过,跟着上船的刘玉,倒让他提心。

    ??幕僚?

    ??想起刘玉离开朝堂的情形,杨瓒蹙眉。

    ??带此人归京,恐会掀起一场风雨。但人已登船,总不能扔进海里。只好暂且按下,交代船上校尉盯着,以防后事。

    ??“如果有不对,立即报于顾同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